第210章 天送奇才(6/7)
族和大汉携手共同开启研究项目,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于此同时,不奴族在希望城开始了有线电话和电报的同步研究。电报是最先成功的,人们利用电机的断开和连接功能,发送断点信号。每次发报员按下,远端的接收电机就会带着油墨笔头向下打印一个小黑点。十六位的二进制数字表开始出现,每十六次点击,代表一个数字。而十六次连续按下,远方会连续出现十六个连续的黑点,代表结束。
二的十六次方,可以代表个字符,去掉结束符,人们将可以传送个不同的文字。
对应两本十六进制的数字字典,远方的人们第一次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获得信息,有线电报线首先开始在各城市的政府和军事机构之间被不断架设起来。
从公元一一八年起,不奴族开始进入电器时代。
袁华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我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没有张衡研发的一系列电学标准和检测设备,没有他一生的坚持,就没有电器时代的到来。天送奇才,成就了人类的电器时代。”
而,张衡之后的一生都沉浸在电学的研究之中,他发布了十三个电学理论公式,并且从电子的角度切入,解读原子的结构,为人类电力系统和理论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这并不是最伟大的,他还善于文学。
晚年,他带着三百个学生,开始重新梳理袁华的物理和数学教材。
他的文学造诣,在中国古代的诸多文人之中,也是极其浩大和优美的。汉字在张衡的灵魂里是灵动的生命,他们用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优美生动的表达,向后世的孩子们解释物理和数学之美。
对比这本教材,袁华写的那究竟是个啥?
他离世的时候,袁华哭的像是一个孩子般。
我取张衡先生的一篇汉诗《四愁诗》,与各位读者共享。
希望通过此文,一窥大汉文人的风采,他们的豪迈何曾输于后世之大唐,只是后世读他们的诗词太少: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