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

第211章 尔青北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11章 尔青北上(4/5)

的第二个核心支点。”

尔青在出发前,详细了解了,袁华从洛阳送来的关于玄菟郡和高句丽人的文献资料。

玄菟,是指黑色的老虎。

玄菟郡拥有大约四万多汉民,一万左右的汉军。

尔青详细研究了高句丽人的工农业和军事能力。

在工农业分析方面。

他翻阅了袁华给他的玄菟郡军官文件,高句丽军队拥有大量优质的铁制兵器,如铁剑、铁矛、铁盔等,军队的战斗力很强,使其在与周边政权的军事对抗中具有一定优势。

高句丽人农耕和畜牧业并重,高句丽人已经开始在农业上采用铁器,说明他们已经发现了大量铁矿,并已经开始大量冶铁。

同时,高句丽人学会了建造城池,他们善于将城池建立在山地的高处,易守难攻。

在军事能力方面。

尔青发现高句丽人出兵的最大规模大约是一万人左右,他按照一比十,或一比十五来推算,高句丽的人口大约在十万人到十五万人的规模。

高句丽军队有较为完善的编制体系,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中央军由国王直接掌控,是核心力量;地方军由各地方城邑的守将统领,负责地方防御和治安。军队中还有不同兵种,如步兵、骑兵、弓箭手等,分工明确。

高句丽的武器多样,有铁制的刀、矛、剑等近战武器,还有用于远程攻击的弓箭和弩。其防具包括头盔、铠甲等,多以皮甲和铁甲为主,能有效保护士兵。此外,高句丽人擅长修筑山城,城墙高大坚固,城门和了望塔等设施完备,构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

高句丽军队战术灵活。在山地作战中,他们熟悉地形,常采用诱敌深入、设伏包围等战术打击敌人。面对中原王朝的大规模进攻,会利用山城进行坚守防御,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反击。在与游牧民族作战时,也能根据对方骑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战术进行对抗。

高句丽非常重视军事训练,男子从小就接受军事技能的培养,包括骑马、射箭、格斗等。国内设有专门的军事训练场所,通过定期的训练和考核,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和军事技能。同时,高句丽还会通过战争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军事训练方法和战术运用。

后来,人们在船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汉与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