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智多星提议荡村寨,张知府欲见宋公明(5/5)
是他去献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给国君,简直是吕不韦的老前辈,光彩不到哪里去……
宋江就和他们四个差不多,但是宋江没有他们那种显赫的出身,宋江这个人长相其貌不扬,但是他名声大,只要遇到有困难的人他甩手就是一锭银子过去。
这也是宋江的本事,他仗义疏财的对象很广泛不分高低贵贱,对不同需求的人,有不同的帮助方法。这些人就是宋江名声传播的主要力量,官吏们得到宋江的帮助自然就会在官吏中间传播他的好名声,当然,这样的传播不会太远,只能局限在州县之间,比如说卖唱的的阎婆母女受过他的恩惠,可后来成了杀身仇人,卖糟菜的唐牛儿,常得宋江赍助,可害了他无故充军,卖汤的王公,曾许下他一副棺材本,但也没兑现,宋江犯事跑了。
至于他他帮助的江湖侠士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他们具有流动性,今天在济州,说不定明天就在沧州了,他们受到了宋江的恩惠,自然就会把他的好名声带到了其他州县。特别是这些绿林好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他们的口耳相传就更加厉害了。
更何况,郓城县当时是南北客商往来频繁的枢纽,江湖人士在那里来来往往,宋江的事迹自然传播很广。
吴用说实话,心里不服,因为他清楚,宋代胥吏蔽上欺下,侵官病民,根固窟穴,缔交合党,确实很有神通。
他们比官办事能力强,而又待遇低,甚至没有正当的收入,更没有升入官的可能;他们了解和熟悉本衙门和本地情况,但在本衙里又没有决策权力。
所以他们脚踩黑白两道,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捞取个人最大的利益。由于他们没有受过儒家经义熏陶,在干非法的勾当和与黑道人物往来时,不会有很多心理障碍。
所以,宋江的名声其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干净,那么的厉害,实际上也是又走在黑白界限之间才弄出来的,因为吏胥与黑道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越是胆大冒险,敢于闯越这条界限的人,在江湖上就愈有威望。
宋江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名声,除了郓城县的老百姓认,剩下的最大受众是谁?全是江湖上的不法之徒,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的。
既然如此,宋江,他自己又怎么能干净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