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人,今安在?一:冰中人」

第243章 新婚贺礼,永结同心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43章 新婚贺礼,永结同心(5/6)

最早就是模仿了《红楼梦》的一些写法。

相信友友们也会发现,这本书有些地方的诗词很奇怪吧,突然出现,然后有些情节也是为了这些诗词出现而铺垫。

例如:小迟贺生辰主峰众人拆剑诀、花灯节拈花名、小迟写诗,颜颜和诗、戏台唱念等。

这里可以明确地说,虽然因为小璃写诗的笔力不太好,诗词水平不行,但是,小璃真的在像是写判词一样写的这些诗词和曲子,模仿的就是《红楼梦》中的判词!

还有神明的设定,这个小璃借鉴了一些《封神榜》。

《封神榜》中最后封的神,都是死去的人,这个友友们发现了吗?

所有几章前关于小苏说的,神明与天同寿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是死人,这个私设明确了吧~嘿嘿~(▽)

所以,天阶之上的神明碑石,其实都是墓碑!!!

是的,没错哦~

还有颜颜的长发,从金风玉露楼回来后,颜颜的长发被她自己割断,这个地方是引用了古代的刑法,古有“髡刑”。

髡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属于上古五刑之一。髡刑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将人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因此也被称为耻辱刑。这种刑罚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夏商周到东汉时期。

髡刑最早见于《周礼》,最初是用来替代宫刑的刑罚,适用于姬姓贵族。受到髡刑的人不仅要剃发,还要服劳役,称为“守积”。在春秋战国时期,髡刑不再局限于贵族,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秦朝时,髡刑不再作为替代宫刑的刑罚,而是成为服劳役刑的囚犯的标配刑罚。汉代基本延续了秦代的髡刑制度,但对于一些囚犯则不需要剃发。

髡刑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耻辱刑,通过剃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使其处于一种明显的非正常状态,从而达到心理惩罚的效果。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因此剃发被视为大不孝的行为。这种刑罚不仅是对身体的惩罚,更是对受刑者心理和社会的羞辱。

所以,在小璃设定的古代玄幻言情下,颜颜割断头发,就是自行施加给自己“髡刑”,用来赎罪!

她因为还要作为棋子,不能死,但是因为罪人都该死,她这个亲手“杀死”小迟的人、又或者没有保护好挽光剑的使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空白人,今安在?一:冰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