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未来可期(2/4)
着名册,\"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精彩。\"
沈明轩特别注意到其中几个名字。那是当年瘟疫中救下的孤儿,如今都成了出色的医者。
\"还记得小林吗?\"思雨说,\"他在西域开设的医馆,现在已经成了当地最大的医疗中心。\"
小林是第一批学徒之一,当年为了学医,连续三个月睡在医馆门口。如今,他不仅精通医术,还把济世堂的理念带到了遥远的西域。
\"他前几天来信。\"思雨继续说,\"说已经把我们的医书翻译成了西域文字,准备在当地推广。\"
张若兰欣慰地说:\"这就是医道的力量,它能跨越语言和地域的界限。\"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几个商人从海外带回来了新的医学典籍和药材。
这些年,随着海禁的放开,济世堂和各国的医学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不仅引进新知,更将中医药推广到海外。
\"您看。\"一个商人展示着一幅图画,\"这是倭国的医馆,他们完全按照济世堂的模式在运营。\"
图上的建筑确实很眼熟:门前挂着\"济世\"的牌匾,院中种着药草,还有专门的教学区域。
\"不只是倭国。\"另一个商人说,\"南洋诸国也都在效仿。他们说,这是最好的医疗体系。\"
沈明轩听着这些消息,心中感慨万千。当年的一个小小创举,如今竟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父亲。\"思雨忽然说,\"我有个想法。\"
\"说说看。\"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京城开一所更大的医学院?\"思雨展开一张图纸,\"不只教医术,还要研究医理,探索新法。\"
沈明轩仔细看着图纸。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
教学区、实验区、临床区一应俱全,还专门设立了研究所和图书馆,甚至还规划了专门的留学生区域。
\"这个想法很好。\"沈明轩认真地说,\"不过,我有个更重要的补充。\"
他拿起毛笔,在图纸上加了几笔:一个专门的慈善医馆区域,面向最普通的百姓。
\"医者济世,当以苍生为本。\"沈明轩说出这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再好的医术,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