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圜志」

第109章 历史长河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09章 历史长河(2/3)

很惊讶,\"那么久远的制度,现在还能用?\"

\"好的制度是超越时代的。\"院长说着,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医案汇编,\"比如这个病案记录格式,就是沿用了济世堂的"四诊八recording"制度,既系统又实用。\"

他翻开医案:每一页都分为望、闻、问、切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为多个要点,记录精确而全面。

\"不只是格式。\"院长继续说,\"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医者精神。济世堂创始人说过:"医者治病,重在严谨;记录医案,重在传承。"\"

现代】

北京,某三甲医院。

医学博物馆里,一群实习医生正在参观\"中国医学史\"展区。展柜中陈列着一本复制的《济世医案》,旁边是相关的历史介绍。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转折点。\"讲解员说,\"明代中期,医学领域出现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改革。它不仅创立了许多先进的医疗制度,更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的先河。\"

她指着展柜中的实物:\"这些医具就是当时的产物。看似简单,但设计理念非常超前。比如这个改良的显微镜,融合了中国传统工艺和西方光学原理。\"

一位实习医生举手提问:\"为什么说济世堂的医改对现代医学有重要影响?\"

\"很好的问题。\"讲解员走向下一个展区,那里正在播放一段纪录片。

画面上,各个时代的医疗场景依次闪现:

明代的济世堂义诊,

清代的医馆考核,

民国的医学教育,

现代的医疗改革。

\"看到了吗?这是一条延续几百年的发展线。\"讲解员解释道,\"很多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医疗制度,其实都可以追溯到济世堂时期。\"

就在这时,一位老教授走进展厅。他在济世堂展区前驻足良久,然后对学生们说:

\"作为一名从医六十年的老人,我想告诉你们一个发现。医学技术可以不断进步,医疗设备可以不断更新,但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老教授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古旧的怀表,表盖上刻着\"医者仁心\"四个字。

\"这是我曾祖父传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棘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