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误己误国?(4/5)
但仍有一定的把握不至激怒自己的“父亲”。
毕竟,史书记载中秦始皇曾有过焚书坑儒之举,他对儒家显然并无好感。基于此,九皇子才敢如此胆大地采取行动。
“你……你……?”
淳于越既急又恼,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刚才以幼子称呼皇子的行为若从严重角度看是大不敬;但从轻角度则可以解释为教训晚辈。
也就是说,他的处境完全取决于陛下的心境。
就在局势混乱时,一道拍案的声音传来:“肃静!”,随之而来的是秦始皇严肃的声音令群臣们立刻安静下来准备听旨。让人意外的是,秦始皇并非呵斥九皇子,而是呵斥了刚才激动的淳于越。
“陛下……”
淳于越想为自己辩解,被秦始皇打断,示意现在是议政时刻而非争吵之处。
“你继续说下去!”
赢政并没有对九皇子的言论立即表态。反而在命令九皇子继续陈述的时候语气显得较为温和,甚至流露出一丝赞赏之意,淳于越顿感大事不妙,隐隐约约感觉到儒家可能即将遇到严重的困境。
嬴子夜拱手作揖后继续陈词,“儿臣还有一项指控是关于父皇沉迷于迷信,误己误国。”
这句话让满朝文武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误己误国?”
听到嬴子夜这一说法,朝堂上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位九公子究竟是何意。大家虽然理解何为糊涂,但对于“迷信”二字却颇感费解。
赢政坐于龙椅之上,眨眨眼问道:“你说说看,朕何时糊涂、迷信至误己误国了?”
起初他还以为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会口不择言,未曾想所指责之事竟击中了他内心的隐秘之处。
他何尝不曾想要整顿儒家势力,以警示天下?
不过,天下的贵族豪绅大都是儒家之辈,所有文人墨客也深受其影响。若真要对儒家展开大规模,等同于向全体贵族与知识分子宣战。如今北有匈奴觊觎,南有百越动荡未平,境内更是潜伏着不少反秦势力蠢蠢欲动。一旦触动儒家,恐引起社会剧烈动荡,动摇国本。
因此,哪怕明知道儒生们暗中诽谤谣言,他也不得不强忍不发。而且大多数儒家士人毕竟忠心朝廷,并非全然是对抗派。这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