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 妹妹要回来了(1/3)
那时候学校已经实行双休制了,妹妹在城里的中专读书。想当然的是每个周末会回家。但是晓晓突然脑瓜开窍想起一个问题,五一节学校不是放假吗?怎么妹妹不在家呢?问了一句,妈妈眼一瞪,给了她一个白眼。晓晓赶快闭嘴。她从小在妈妈眼中不如妹妹,所以关于妹妹的话题尽量避免。
以前的中专生是包分配工作的。晓晓初中毕业的时候中专分数很高,难度不亚于本科。中专第一,师范第二,考不上这两个的才选择高中。到她妹妹考中专时已经开始扩招了。而她妈妈还做着毕业分配工作的美梦。
妹妹要回来,妈妈就叫晓晓不下地在家做饭,好让她一进屋就有热饭热水。晓晓忙碌着,沉浸在往事的记忆里。
对妹妹,晓晓满心的怜爱。自从她生下来满月开始就捆在只有五岁的晓晓背上。那时奶奶还在,爸爸揪着想跑的晓晓的衣领,奶奶就赶快把妹妹往晓晓背上捆。晓晓背不动生下来就有八斤的妹妹,稍有不听话妈妈的荆竹条子“呼呼”的就招呼到了腿上屁股上,伴着父亲的拳头。晓晓不怕妈妈的条子,最怕父亲的“糖炒栗子”,“嘣”的一下就重重的落在头顶。以至于晓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敢挨近父亲,看到父亲走近都会头皮发麻,不自觉的缩头。晓晓的头顶在长大后中间都明显的凹下去一块,还是给她剃光头的姨父发现的,小时候不懂,长大后才知道那可能是从小父亲敲的,几乎每天都要挨几下。因为“嘣嘣响”,所以大人吓唬小孩就说不听话要挨“嘣嘣”哦。就是敲脑袋的意思。以前的大人好像很喜欢敲小孩,动不动就嘣的来一下。却不知道折磨晓晓好多年的头晕头痛是不是那个原因。挨打,一直是伴随着晓晓成长直到初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妹妹。
在晓晓的记忆里,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可以理解,他们喜欢姑姑家的表弟,给压岁钱时当着大家的面男孩五块,晓晓和妹妹各一块,但他们对妹妹的喜爱还是超过晓晓,可能是她可爱又最小。而妈妈也不喜欢让晓晓很多年都想不明白那个问题。明明自己对她最好,自己付出最多,自己巴心巴肠的爱着她,最听她话最能吃苦。。。唯一解释就是嫌弃自己是女孩,又从小长疮吧?
奶奶去世后晓晓爸又一去不回,做点小生意的爷爷受不了晓晓妈的那张嘴,就去了女儿家。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