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

——楔子——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楔子——(3/4)

求见公孙止。

公孙止没料到吕清会投降,恭敬地将吕清迎进帐内,行了一个大礼,他是由衷的尊敬吕清。

“成王败寇。”吕清道:“哪里配得上上将军的如此大礼。”

公孙止诚恳道:“将军如此心胸,当得起此等大礼。”

公孙止说的是实话,身为一个将士,他很清楚吕清这么做意味着什么,不战而降,于一个一生征战天下的将领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吕清:“事到如今,我只有一个请求,还请上将军答应。”

公孙止:“将军但说无妨。”

吕清:“无论如何,请将军尽量留将士们一条性命。”

吕清顷刻间闪身到公孙止亲卫身前,一手抽出了卫兵身畔的长剑。

帐内众人甚至没来得及反应,就看见吕清将那把长剑刺进了自己腹部,一时间帐内鲜血狂喷,染红了营帐。

卫军投降,公孙止收缴卫军武器,收编战俘,派出粮草供卫军果腹,同时派出副将李信快马加鞭送捷报回王都大安,并听取下一步指示。

启军上下欢呼,再过不久,他们就能回家了,然而公孙止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眼下胜了,这二十六万的战俘该如何安置?

二十六万战俘,一天消耗的粮食就不是个小数目,更不用提安置的问题了。

七日后,李信与君王特使同时到了平川,公孙止带领一众将士接诏,将士人人论功行赏,然而直到诏书读完,都没有一个字提及降兵该如何处置。

公孙止叫来李信问明缘由,李信说国君拿到公孙止的请命书后凝神沉思了许久,只说了一句话:“军旅之事,本王素不过问,一切听由上将军裁决。”

公孙止面色极其难看,对着案几沉默半晌。

他知道国君是什么意思,二十多万人,不管放在哪里都是心腹大患,把他们押回启国,无异于在自家后院埋了一颗定时炸弹,把他们放回卫国,无异于放虎归山,势必会后患无穷。

唯今之计,要想以绝后患,让卫国彻底失去抵抗机会,就只有一个办法——杀降。

只是,身为一国之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开这个口的,否则启国会招来各国的讨伐。

公孙止的心蓦地一沉,心底生出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戎马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