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妥协(7/7)
丰收年,卫国安定以后,国内一片祥和,只是在法令颁布的初期时发生过几场小矛盾。
秋季招兵的时候,竟然征召了近十万人。
孟案在朝堂上说出这个数字时连徐凤鸣和赵宁都震惊了:“十万人?”
孟案点头:“十万人。”
此言一出,朝廷立即活络了起来。
现在国内安定,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粮草充沛。
关键是燕国上半年耗尽举国之力,把所有的有生力量,和国内所有的财力物力,都用在了上半年的战争里。
最后在上半年的战争中不负众望地被打残了,现在整个燕国士气低迷,国库空虚,若是现在乘胜追击,趁他们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出兵,一定可以一举打下燕国。
这个言论是以戴跃麟和林正阳为首的大启本土老臣提议的,上将军孟案和晋升为太尉的秦川正在思考,没发表意见。
不过这个提议没招到秦川和孟案的反对,最后却遭到了以陆宏为首的几个外来的官员的反对。
“万万不可!”陆宏说:“虽说目前燕国经历了一场大战,国力衰弱,但我们何尝不是损兵折将,消耗了大量的国力?
虽然征了十万兵,但这些都是新兵,还需要训练,让这十万毫无战斗经验的人上战场,无异于送死。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休养生息,待日后兵强马壮之时,给他们致命一击!”
“陆相只知道休养生息,”林正阳说:“殊不知我们休养生息,敌人难道不会休养生息?
现在燕国国力衰弱,咱们可以趁他民疲师老之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一旦让他们缓过劲来,到时燕国倚仗着剑门关天险,只会更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