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蒙古族长调民歌:草原之歌的悠扬(2/5)
,有时候一个音能拉好几秒呢,这可需要很大的本事哦。这就要求歌手要有超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就好比我们吹泡泡,要慢慢地吹,让泡泡慢慢变大,而不是一下子把气都吹出去,这样泡泡就破了。歌手们也是这样,要慢慢地、稳稳地把气送出来,才能唱出那悠长的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长调民歌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发声方法,叫做“诺古拉”技巧。这可有趣啦,就像给歌声加上了漂亮的花边。当歌手唱到某个音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小的颤动,就像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时候,翅膀快速震动的感觉。这种颤动不是随便来的,是经过很多次练习才能做到的。蒙古族的歌手们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这个技巧,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
长调民歌的节奏也很有特点,它比较自由。不像我们平时听的一些歌曲,节奏是规规矩矩的,一二三四,一二三四。长调民歌就像草原上自由的风,有时候快得像骏马在狂奔,有时候又慢得像小羊在慢悠悠地吃草。这种自由的节奏,让长调民歌更加充满了生命力。
每一首长调民歌都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小盒子,里面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比如说有一首很有名的长调叫《小黄马》。从前呀,有一个蒙古族的小男孩,他有一匹非常心爱的小黄马。这匹小黄马可聪明啦,它能听懂小男孩的话。小男孩每天都会骑着小黄马去放牧。小黄马跑得特别快,在草原上就像一道黄色的闪电。小男孩特别喜欢他的小黄马,就为它写了一首歌,这就是《小黄马》。在歌里,他唱到:“小黄马啊小黄马,你是我最忠诚的伙伴,你的四蹄像旋风,带你奔驰在草原。”每次小男孩唱起这首歌,小黄马都会欢快地嘶鸣,好像它也知道小男孩在夸奖它呢。
还有一首《辽阔的草原》,这背后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呀,有一个年轻的牧民,他一直生活在草原上,对草原有着深深的热爱。可是有一天,他要去远方的城市看望生病的亲人。当他离开草原的时候,他的心里特别不舍。他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心中满是眷恋。在旅途中,他就创作了这首《辽阔的草原》,“辽阔的草原啊,一眼望不到边,白云在蓝天飘荡,羊群像星星洒在草原。”他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思念之情。后来,这首歌就被很多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