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朕后世竟有如此勇猛的继承者?(2/3)
朱棣站在大殿,吐露心声,暗含不平与壮志。
朱高煦、朱高炽俯身拜服,声如洪钟,“大明盛世定在父皇手中,父皇必是千古一帝!”
“……”
这一标题的出现,仿佛惊动了历朝历代,帝王皆难掩激动;为帝者,谁会自认不如前人?
群臣的称颂虽不值一提,但天幕之评断,却代表着千年之后的权威认可!
这评价甚至可能横跨平行时空,被诸多世界观阅,而得千古一帝之誉者,谁不心生渴望?
天幕前,不仅帝王目光灼灼,百姓、文士乃至各朝英才也纷纷议论,试图猜测五千年悠悠长河中,何人堪称无上帝王。
大唐。
李世民静静注视天幕,眉头微蹙。
长孙皇后身披凤袍,轻声问道,“陛下何故沉思?若是千古一帝之事,陛下或当宽心,若天幕认可,民间闲言也不攻自破。”
李世民面露复杂之色,喃喃道,“这千古一帝,或可授予旁人,却偏偏难以加诸朕身。”
“为何?”长孙皇后不解。
李世民平静地开口,“后世所知朕事,皆从史书得见,朕不知后人如何评朕功绩,却知史书必会责难于朕。”
语气中透出不甘与冷冽的杀气,似能凝于实质。
“朕十七岁北上抗辽,十九岁戎马征战!”
“陇西的薛氏父子,朕亲灭之!”
“太原之败、刘武周之乱,朕一一平之!”
“虎牢关前,朕战窦建德、王世充之十万大军!”
“若非朕,何来这锦绣江山的盛唐江河?”
“可朕为此,终被冠以暴君之名,只因朕诛杀了李建成!”
李世民语气铿锵,带着难以遏制的愤懑与不甘。
而后,他冷笑一声,自嘲道,“史书传千年,书写的是杀兄逼父之人,又怎会是千古一帝?”
长孙皇后默然。
玄武门事变后,朝堂上下皆斥李二弑兄夺位,罪不可赦。
身为李世民的妻子,她无不知晓自事变后李二夜不成寐,玄武门成为他永世挥之不去的心魔,侵扰一生。
“陛下从未出错,臣妾永远站在您一旁。况且视频尚未显现,或许您真能列帝王之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