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 整顿高州和丽州(2/3)
杜袭则一本正经说道:“小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用凡俗眼光去看待。
您呕心沥血,为高句丽百姓分钱分地,救万民于水火,难道不比一口奶重要吗,我如此刻画宣传,过分了吗。”
这么一讲,荀彧、郭嘉等人纷纷点头附和:“不过分,不过分,此雕像甚至都保守了,不能彰显小主功德之一二。”
刘华本想发火来着,可听完杜袭和手下军师们的话,好像自己喂口奶也没啥不妥哈。
弱弱的说道:“低调,小主我历来默默无闻,做好事不留名。
到这巨大的石像既然已经落成,定然花费不少钱财,捣毁太过浪费,那就留着吧,嗯嗯。”
身后吕玲绮被眼前几人没品的,惊的三观尽毁,受不了了。
没想到小夫君的手下如此不靠谱,小夫君本人更是不要脸。
你们这么搞,都给孩子喂奶了,让我们这些女子面子往哪搁,直接捂住胸口,嗷嗷开始干呕。
如此种种,杜袭夸张的宣传工作,狂野而不羁,起初都被人不耻,但时间长了,就都慢慢看习惯了,再往后看着就顺眼了。
总之,杜袭是要表达一个意思:大汉是高句丽的亲朋和挚友,两族好的跟父子哥俩似的,不能忘了大汉卫将军刘华的恩情。
刘华还感觉不够,为了彻底给高句丽人改性,又让杜袭联合了马良、冯熙这两个刺史,在两州各地设立官办学堂。
免费教授孩童汉字和文化,凡适龄儿童必须进官学堂学习,禁止民间流通高丽文,编造高丽的历史。
只要高丽人过来学上两个月,保证他们忘了自己宗族是谁。
还能学到,高丽人祖先乃中原春秋时期的箕子,往根上刨,大家都是大汉苗裔,同根同源,一家人啊。
现在可能还有人不同意,但刘华相信,坚持不懈,这么干上几十年,定能给高丽人重新树立三观,最终离不开大汉怀抱。
同时,把儒家思想搬过来,树立三纲五常观念,禁锢他们思想。
诸子百家全部罢黜,让他们聪明不起来,科技发展停滞,永远超不过大汉的脚步。
刘华还发展民生,让程昱的农署,优选良种,送往高句丽,发展农桑。
又组织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