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126章 全新的生产方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6章 全新的生产方式(2/3)

避免与停泊的船只发生碰撞。

船上载了满满当当的货物,以纺织物为主,也有其他的货物。

岸上,有大量的货物堆放,有工人正紧张地装卸货物。

一道虹桥气势非凡,高大得使黄浦江最大的船舶都能顺利穿越,宽阔坚固得能并排行驶几辆装满货物的畜力车,连接着黄浦江两岸。

作为两地咽喉要道,所以这道虹桥真正称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由于过往行人多人气旺盛,商贩不失时机的占道经营,有的摆地摊,有的卖食品,还有一家卖刀剪、牛尾锁等小五金的摊子,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货摊设计成斜面。

这样的场面,一直延伸到桥头,形成了一个特色的商贸区。

几位皇子们都被路边琳琅满目的商品迷住了眼。

纷纷驻足挑选。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乐得孩子们开心,笑呵呵的跟着一起,不时为一些商品的巧思所惊叹。

过了虹桥,可以说就来到了城市的中心。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庙宇、茶坊、酒肆、肉铺、脚店、公廨等等,应有尽有。

丝织物品,香料珠宝,纸马香火,几乎一样不缺。

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维护秩序的官吏,有坐轿子的富豪乡绅,有逛街的各色百姓,有风尘仆仆的行脚僧人,有满眼好奇的外乡游客,有酒肆里饮酒唱茶的富家子弟,有说书的说书人,有乞讨的乞丐。

士农工商,男女老幼,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备。

最醒目的自然要数那些青楼。

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生意自不用说,就是白天也很热闹,朱棣好奇去瞧,差点儿被浓妆艳抹的窑姐给拉了进去,好在朱元璋醒目,一把将朱棣给拉了回来……

看到这里,朱元璋等人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周边的劳动力都被吸引到这里来了。

就像这些窑姐,来这里生意几乎就没怎么停过,每天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入账,谁不心动呢?

有了扬州城作对比,松江特区更显繁华。

这种繁华,已经隐隐有些超出了朱元璋等人的认知,而且他们能够感觉到,这仅仅是刚刚开始,未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