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

第112章 釜底抽薪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12章 釜底抽薪(3/4)

了皇商,生意越做越大。听闻他们家老太太是个很有头脑的人。

那是雍王登基后的事情了。

骆宁做鬼,在茶楼听到说书先生讲,夸耀窦氏生意兴隆,提到了那位老太太。

如今看来,就是窦家大太太。

她果然不同凡响。有头脑、反应快。商场如战场,需得英勇果敢,才能杀出一条路。

骆宁还听说书先生讲,窦家特意修了一座庙,给他们家的六小姐静修。

窦家六小姐小时候在光华寺被拐卖,当时人贩子把她藏在酒桶里,送到了南边。

几年后,她成为一名颇有点名气的歌伎。

她出名后,窦家寻到了她。

窦家没有逼死她,叫她成全家族声望,而是接了她回来。

六小姐先前不肯回。

窦家老太太千里迢迢赶赴扬州,将她带回家;而后为她修一座豪华大庙,供养她。

听客们对此各有褒贬。

有人说窦氏大义;也有人说窦氏自损格调,往后儿女婚嫁都遭人嫌弃,应该请这位做了伎人的六小姐自尽,保全彼此。

骆宁却想,这户人家,肯定是有个厉害的当家主母,权威远在男人们之上。

换做男人当家,就是后者,叫六小姐自裁。

窦家做皇商,是在京城与附近打出了口碑,品质远在其他同行之上。而其他皇商,是靠着权贵举荐的。

骆宁这段日子一直在想这件事。

她拼命从记忆里搜刮,东拼西凑,还叫人去看了窦家的店铺,买回澄砚与澄墨。

澄州盛产砚台的石料,纹理分明、触感光滑;而窦家制作的砚台,出墨均匀、不易干。

普通的款,摆出来也像精心制作,外观很好;品质出类拔萃。

骆宁用过,就明白为何窦家买卖越做越大:用过了窦家的澄砚,七成的人都会念一句“不错”。

她又叫孔妈妈翻库房,找到几个白氏以前送给她的湖砚,就是邱士东要呈献给皇帝的。

不管是质地还是用处,都不及澄砚。

骆宁想,如何搅和了邱士东皇商之事,需得釜底抽薪。

她先把窦氏招揽过来,再进行下一步。

翌日,骆宁喊了秋兰:“你乔装打扮,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