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砍竹子(2/5)
都往我这里送就是了,外面多少钱,我这里也多少钱。”
很多时候,农民是淳朴的,你对他好,他也对你贴心贴肺的,但农民也是狡黠的,一元一只的鸡现在两元一只都买不到就是明证。城里娃儿在镇上读书的不少,他们笑乡下孩子打赤脚,说土话,穿土布做的衣服,农村的孩子可不受欺负,经常抱团和城里的孩子厮打,反正就是谁也别落单,落单就挨揍。
小孩如此,大人也同样如此,穿了涤纶的衣服显得自己高高在上,一年过去,好衣裳基本都成了破衣裳,不是被树枝刮破了就是磨烂了,布票又没有多少,现在大家都穿土布做的衣裳去上工,有些还特意把屁股和衣袖做了加厚处理。
不只是衣服,干校的目的可不只是分散人群,更重要的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做到自食其力。学习老农的采茶、栽培、育肥、移种技术,什么都要学,做不好还要遭到当地农民的耻笑,这谁受得了,受不了也要受,谁叫同志们都是来这里接受再教育的呢。
这事没法和老农们去争论,你哪怕是二三年加入组织的,和那些老农吵架,有意义么?还别说,外交部真的是藏龙卧虎,真有比陈老板还更早加入组织的,李旭东在他们面前,小卡拉米都算不上,拿的工资高又如何,人家才是真正的老同志。
相对而言,组织也够照顾李旭东的了,还有很多外交部的夫妻一个在这个干校,一个在另一个干校的,有的甚至即使在一个干校,也是住集体宿舍,夫妻分居,办个事情还要偷偷摸摸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要秦京茹知足常乐的原因所在。
李旭东率领的船队就是一小船加一个独木舟,打鱼的工作轮流来,洣水就这么一点点宽,撑船是最辛苦的活儿了,通常都是先逆水一大段距离,再放网捕捞。只要听到“一二三,一二三”的声音,那就是他们在过水流最急的位置。
能不能捞到是一回事,干活积不积极就是态度问题了。
河里鱼不少,鲫鱼、鲤鱼、青鱼、草鱼、翘嘴等等有很多,得益于没有农药,鱼的活性很好。独木舟是李旭东的坐骑,他能保证每天都有鱼获,剩下的九个人还不一定有他弄到的鱼多,这在他们捕捞队的人看来就是本事。
“小邵,鱼拿过去,我再钓一条给媳妇儿熬点汤下奶。”李旭东这话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