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闹婚(2/4)
。
叫驴洗刷干净,毛光黑亮,身上的鞍具也焕然一新。
新郎官十五六岁,略显稚嫩的脸上微微泛红,眉宇掩饰不住的兴奋。
年轻人一拥上前,故意拦着驴头。
“张柱子,今晚够你忙活的了。这么好的事儿,你得拿出足够的诚意来,我们村这么好的姑娘轻易就给你了?”
两个村子年轻人一起长大,彼此都非常熟悉。
乡村新婚又不象城市,讲究那么多繁琐的礼节。
图的就是热闹、痛快。
所以对年轻人故意拦截新郎的行为,人们只是哈哈笑着看热闹。
都想看看张柱子这个新郎官如何化解。
通常村民会用故意为难新郎的方法,考验新郎官应变能力,解决麻烦的能力。
解决的好会让村民在以后很长时间里津津乐道,夸奖起来没完。
那些有小子,还没娶媳妇的人家,就会让自家的孩子向其学习。
解决的不好,也会被村民牢记很久。
但却是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通常也会被当做反面典型,被有男孩的家庭拿来教育自家孩子,千万别跟某某学,省的以后让村民笑话,老子脸上无光。
张柱子虽然第一次做新郎,但他不止一次看过别人如何做新郎。
知道这一关必须过。
也不慌张,勒住驴头,在驴上对着四周作了个罗圈儿揖。
“各位兄弟,我当然有足够的诚意。我以后会对她好。百倍,千倍,万倍的好。”
这些场面话当然不能让年轻人满意。
“牛谁不会吹!你叫她姑奶奶又如何?吹的牛比村后的山还大。以后怎么样,我们谁知道,又不能天天到你家看。”
“那怎么做?”
张柱子知道对方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这是以前别人做新郎,他常用的话术。
俗话说:不说不笑不热闹。
如果娶媳妇都没有人主动上前闹,说明这家人人缘不好。
“这样吧,你先表个态,到底如何对我们村的姑娘好。说的满意了,我们让你向前走十步。”
有村民担心闹的时间长了,错过拜天地的吉时。
好心提醒年轻人差不多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