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我执掌晋升奥秘」

第183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83章(1/2)

“国际合作?”张诚走到桌边,拿起文件翻阅,“这步棋走得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产业水平。”他顿了顿,语气严肃,“但也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不能让核心技术外流。”

“我明白。”刘倩点点头,“合作协议我会仔细审核。”

“除了技术引进,我们还要加强自主研发。”张诚指着地图上标注的清泉镇。

“可以在清泉镇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高科技人才入驻,开展大豆产业相关的科研项目。”

“资金方面可能会有压力。”刘倩略带担忧,“建设科技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阶段财政状况…”

张诚打断她,语气坚定。“钱的事我来想办法。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建!”他走到窗边,目光眺望远方,“黄旗山的大豆产业,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我们要放眼未来,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豆产业链!”

几天后,省农科院和华农大的专家团队抵达黄旗山。张诚亲自带队,陪同专家们考察了大豆种植基地、加工厂和研发中心。

在田间地头,张诚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黄旗山大豆的种植情况,并虚心请教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张书记,你们的大豆种植规模很大,但品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较弱。”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指着田里的大豆说道,“建议引进一些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张诚诚恳地说,“希望专家们能给予指导,帮助我们选育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在加工厂,专家们对大豆深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目前我们主要生产豆油、豆腐等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张诚指着生产线,“希望能够引进一些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大豆深加工技术有很多方向,比如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膳食纤维等等。”一位年轻的专家说道,“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研发。”

考察结束后,专家们对黄旗山的大豆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张诚握着一位老专家的手,感激地说:“感谢专家们的指导,我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底层:我执掌晋升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