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火红的年代(1/6)
(童年)
一、火红的年代
鲁西南,黄河边;
山东河南交界处。
修水库,将家搬;
互助组革命干劲冲云天
。。。。。。
这几句小诗反映的就是我小时候,家乡的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互助组,初级社,搞好农业生产;在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舍小家,顾大家,又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根治黄河,修筑规模宏大的太行堤水库工程,生产生活节节提高,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真实写照。
我的老家是山东曹县,我们居住的那个镇叫位湾镇,居住的那个村叫马楼村。我就出生在曹县位湾镇的马楼村。我们的马楼村南面能有半里地就是河南省的地界了;而且,两省地界也没有什么标记。只是正对着我们村的地方有一块不长庄稼的沙土窝,那里只长茅草,茅草还长得干干巴巴。除了这块茅草地其余两省的地就直接相连了。我们的前辈和祖先就在这居住繁衍生息几百年了。据我家家谱记载和听老人讲,我们的马楼村之所以叫马楼,是以马家的姓来命的名。当年,祖先前辈们,初迁移到这儿,这里也是一片山美水美草木繁荣,百里无人烟的好地方。我们马家一家人来了,要在这儿落脚居住了,那总得有个名呀,一家人建了一个村庄,那怎么起名呀?长者思来想去说,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老槐树底下的人,我给起个老鸹村怎样?“啊,不好,老鸹是乌鸦呀,一身黑毛,飞到哪都呱呱叫,不讨人喜欢,他不如马嘎子(喜鹊)呢?到哪都报喜。长者说,报喜是好事儿,可一个村也不能总叫唤着报喜呀?叫老槐树村怎样?咱从槐树来的,还叫老槐树。有人说,老槐树老槐树,干吧无新意,咱们之所以要离开那儿,就是老槐树太老了,不如以咱们的姓起名。这一说,大家都说好,因而,村庄就以自己的姓起名了,就这样,马楼村诞生了。马家居住了,后来又来了李家,陈家,武家,吴家。我们的祖先们心胸最为豁达的,一看来了这些姓氏,好啊,我们的儿子,我们的闺女,正好还要找个人家成亲呢。
我们的祖先是山西洪洞县老鸹窝的人。当时是来了哥儿四个儿,来到这里后,又分别分到了四个洲,这就是我家谱上说的“一马拆四洲”:有山东的曹州、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