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鄠县遇熟人(2/3)
听了这话,婶子才勉强收下,让自家男人麻利用油纸包些包子。
想了想又道,“小公子,我瞧你们像是富贵人家,若是要往沧州去,这路上可得小心啊。”
萧月卿道,“多谢婶子。”
车马又行了半日,进了沧州地界。逐渐能看到洪水退去之后的农田、村落,涨水时冲积起来的厚厚泥沙,被掩埋的东倒西歪的庄稼草木。
一路行来,流民也不是很多,偶有三五个结伴而行的。都是听说了县里或是郡里已有赈灾举措,设了粥棚草堂,能安置流离失所之人,供应吃食之后赶着过去的。
萧月卿坐在马车里,同车窗边骑马并行的崔阑道,“沧州境况倒比我想得要好许多。”
崔阑也道,“如今洪水已退,若赈灾举措施行得当,想必用不了多久百姓们便能重建家园了。”
萧月卿心想,果然还是银钱充足好办事,此次朝廷雷厉风行,又少了那些蠹虫,赈灾的银钱米粮都能实打实落到百姓手里,可不就能少些祸乱吗?
进了鄠县县城,沿着主街没走多久,就见了两处粥棚。有衙差维持着秩序,流民们正排队领米粥馒头。
萧月卿让车马在离粥棚不远处停下,自己同崔阑步行过去。
还未至近前,便有衙差过来询问,言若要领粥饭须得排队。
崔阑将身上令牌掏出来给衙差看了,衙差当即明白,这应当就是上头说的,朝廷派出主理赈灾的官员到了。
当即抱拳道,“见过大人,小的这便带大人前往县衙。”
萧月卿道,“不必,你既有公务在身,我们看完此处,一路沿主街问着路去便是。”
衙差听了只得从命,回到自己原本所在的地方站好,继续维持秩序。心说原来这位面嫩的才是主官,不过这位大人也生得太过好看了些。
萧月卿到了施粥的灶台边查看,见三口锅里熬的都是浓稠的米粥,箩筐里用白布盖着的杂面馒头也都个头结实,想来是能顶饱的。
至下一处粥棚时,则叫人开了米粮口袋,查看所用米粮是否有霉变之象,或是以次充好之嫌。
还好,走访查看下来,境况都还不错,萧月卿心下满意不少。
到了县衙一瞧,院里支着好几张桌子,有衙差帮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