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天工开物》(1/5)
对于朱佑樘推广各种大学研究成果的目的,群臣是不清楚的。
然而,对于这本可以增强粮食亩产的书,所有人眼中精芒闪动。
张山风冷笑:儒家这群人永远改变不了一个问题。
他们只重视技术,而不重视发明技术的人!
儒家这群文官,注重使用先进技术,而不注重自主研发先进技术。
真实历史上,大明的火器,其实在这个时期已经趋于落后!
历史上,十几年后,大明在广东与欧洲某些人交手之后,以惨痛的代价赢下了胜利,缴获先进火器之后,立即着手仿制。
他们能接受先进的武器,也很喜欢先进武器!
然而,他们却仅仅停留在仿制,或者引进,例如弗朗基炮。
但是,大量仿制,却没有进一步大力改进。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那个男人——戚继光的出现!
历经火器改革的大明,凭借火炮的优势,在平壤以碾压的姿态,打得小日子丢盔弃甲,狼狈而去。
以至于朝鲜在大明灭亡上百年之后,所用的年号依旧是:崇祯!
可惜,名将逝去,英雄落幕,儒家的这种治国理念,重火器而不重研发火器,重技术而不重人才,逐渐让大明,乃至后续的大清都走上了歧途!
看清本质的朱佑樘,断然不可能让这种可能发生。
儒家不重研发,不重人才,那么就让重研发,就让更多的人才去研究!
那么问题来了:就目前而言,谁重视农耕科技的研发呢?
答案自然是:农民!
没有人比农民自己,更加紧张自己的饭碗!
那么问题又来了:哪里农耕人才最多呢?
答案还是:农民!
农民文化水平低,普遍不适合搞研发,但架不住基数大啊!
大明一亿四千万人,以前九成九都是农民,经过改革,经过几轮解放生产力之后,依旧有八成以上是农民!
这些人,哪怕一百万人出一个大才,那大明也有数百位农业顶级人才!
所以,朱佑樘当即宣布:“朕决定,将宋景等人多年研究所着的这本书,收入图书馆,大量印刷,供万民学习,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