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甘草如国老之称(6/6)
生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常用于治疗痈疽疮毒、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等症。一般用量为2-10克。
炙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炙甘草味甘偏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等症。一般用量为3-10克。
九、用途科学依据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等。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抗病毒作用: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对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甘草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解毒作用:甘草酸能够与体内的毒素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从而减轻毒素对人体的损害,起到解毒的作用。
镇咳祛痰作用:甘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减少刺激,缓解咳嗽反射,同时还能促进痰液的排出,起到镇咳祛痰的效果。
综上所述,甘草作为一味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食疗功效。无论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还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甘草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甘草时,我们应充分了解其特性、功效、禁忌等,遵循医嘱,合理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