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药材:百草疗愈指南」

第72章 骨碎补斑秃、白癜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72章 骨碎补斑秃、白癜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等(4/9)

缝隙中,其根茎上的鳞片如同毛茸茸的毛发,所以被称为“石毛姜”。“过山龙”这个别名,突出了骨碎补根茎蔓延生长的特性,就像龙在山间穿梭,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生长能力。这些别名在不同地区广泛流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骨碎补的细致观察和形象认知,也为骨碎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二、生长产地分布

骨碎补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多生长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它在中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在国外,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也有分布。不同产地的骨碎补,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在品质和药效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区的骨碎补,其植株生长健壮,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用价值也相对较高。例如,产自四川、贵州等地的骨碎补,因其生长环境适宜,药材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三、形态与特征

骨碎补是水龙骨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厘米,根茎粗壮,肉质,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膜质、披针形鳞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锯齿。叶二型,营养叶稀少,无柄,枯黄色,革质,卵圆形,羽状浅裂,上面有稀疏短毛,下面有棕色绒毛;孢子叶绿色,具长柄,柄长6-20厘米,棕禾秆色,基部有关节,叶片五角状卵形,长宽近相等,约10-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四回羽状复叶;羽片10-15对,互生,有短柄,基部一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5-7厘米;小羽片约10对,互生,有短柄,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1-15厘米;末回裂片椭圆形,钝头,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波状齿,叶脉羽状,每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盅形,仅基部着生,成熟时孢子囊群呈橙黄色。

四、药用部分

骨碎补主要以干燥根茎入药。在秋季采挖时,需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传统的采收方法注重时节和质量,秋季是骨碎补根茎中有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百草药材:百草疗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