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豁出去了(4/7)
大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了,足够红火好几年的了。
甚至他都认为,如果沈存要是把这种快餐运营模式反向输送回美国。
弄不好都能让几个快餐巨头手忙脚乱傻了眼,很有可能在已经被几大巨头牢牢把控的美国市场抢到一席之地。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汪大东对沈存这个劲敌情绪复杂。
既恨这个对手的,又有点佩服这个对手,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
不过好就好在,汪大东也不是个无能之辈,他毕竟是个有着相当丰富从业经验的快餐专家。
通过分析姜饼人的经营模式,他不但开了眼界,在对手身上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
而且经过冥思苦想,消化掉这些东西,最终还是从姜饼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姜饼人实在太过依赖供应链了。
姜饼人的模式就是利用资本优势薄利多销,必须得店面达到一定数量,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良性运营。
完善的供应链几乎就是姜饼人的生命线。
也是这家企业保持高性价比的优势的来源。
这也就是说,姜饼人在京城虽然占有充分优势,但同时也把这家企业束缚在了京城。
毕竟京城的供应链是带不走的。
如果姜饼人想要发展扩张,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需要一条完善的供应链和好几家店面才能立足。
而且这么干,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不是小数目。
但姜饼人又采取的是低价策略。
他们回收投资成本的时间,至少是肯德基的三到五倍。
或许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在京城回收这五家店的成本,实现真正的盈利。
说白了,就是在抢占市场方面,姜饼人的效率太低。
盘子太大也有大的坏处。
他们不可能像肯塔基一样,随处落地生根,如同细胞分裂一样迅速复制自己,他们只能稳扎稳打,慢慢发展。
而这就是汪大东唯一的翻盘机会。
所以为此,汪大东决定完全放弃最初的打算,转而采取其他的办法发展大陆事业。
那就是奉行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去别的地方开辟多线战场。
先用贷款在其他城市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