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六章 设立民情司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千零六章 设立民情司(4/6)

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命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师。

数日后,京师皇宫内,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正翻阅着朱瀚与朱标的奏疏。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这设立‘民情司’的想法,倒也不失为一个良策。”朱元璋喃喃自语,随即召来贴身太监,吩咐道,“速传李善长、刘伯温等重臣入宫,朕有要事相商。”

不久,李善长、刘伯温等重臣便匆匆赶来,依次行礼后,静待朱元璋的旨意。

“诸位爱卿,瀚弟与标儿上书,建议设立一个‘民情司’,专门负责收集各地的民情民意,定期向朝廷汇报。朕以为,此举颇有意义,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朱元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善长闻言,微微欠身,恭敬地回答道:“陛下,瀚王爷与太子殿下此议,实乃高瞻远瞩。设立‘民情司’,确能使我朝更加贴近民意,促进政策的科学与民主。臣以为,此举值得一试。”

刘伯温也点头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民情乃国家之根本,了解民情,方能制定出真正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臣亦支持设立‘民情司’。”

朱元璋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旨:“既如此,朕便准奏。即日起,设立‘民情司’,由户部牵头,联合礼部、刑部等部门,共同负责此事。瀚弟与标儿既提出此议,便由他们二人监督指导,确保‘民情司’顺利运作。”

众臣闻言,纷纷领旨谢恩,心中对朱瀚与朱标的远见卓识充满了敬佩。

消息很快传回了蜀地,朱瀚与朱标得知后,心中满是欣慰与激动。

随着设立“民情司”的旨意下达,大明朝内上下一片忙碌,各部门紧锣密鼓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朱瀚与朱标作为此事的倡议者,也立刻回到京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一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朱瀚与朱标身着朝服,并肩步入御书房,准备向朱元璋详细汇报“民情司”的筹备进展。

御书房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而深邃,审视着手中的奏章。见朱瀚与朱标步入,他轻轻放下奏章,示意二人上前。

“瀚弟,标儿,你二人来得正好,朕正欲询问‘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