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令寒舍蓬荜生辉(4/5)
朱瀚深吸一口气,眼中透着坚定:“标儿,民情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尽解,咱们需设立更多的巡察制度,定期派人前往各地,实地走访,方能真正为民解忧。”
朱标听罢,郑重地点头:“皇叔所言极是。这就安排人手,挑选忠诚可靠之士,四处巡察。”他目光坚定,心中已有了明确的方向。
“标儿,记住,体察民情非一日之功,唯有日日精进,方能得民心。”朱瀚语重心长地说道。
朱标目光坚定,深吸一口气,微微一笑:“皇叔所言极是。既然‘民情司’已然初具规模,那便应在全国推行,逐步建立地方分支,确保民意上通下达,真正实现君民一心。”
朱瀚微微颔首,眼中透着欣慰:“正是此意。京城之民情尚且易察,地方百姓远离朝廷,正需这般机构方能倾听民声,确保陛下所施之政务皆合民意。”
两人正谈论之际,一名侍卫疾步而入,拱手禀报道:“王爷、太子殿下,工部尚书李尚书求见。”
朱标神色一凛,朝朱瀚点了点头:“李尚书乃实干之臣,定是为‘民情司’扩建之事而来。”说罢,吩咐道:“快请!”
不多时,李尚书步入厅堂,拱手行礼后,直言道:“王爷、殿下,臣已奉旨主持‘民情司’的扩建事宜,经过多日商议,臣拟在江南、山东、湖广三地设立分司,派遣精干官员前往驻守,定期汇报民情。”
朱瀚目光一亮,抚掌道:“此乃上策,江南富庶,山东民风强悍,湖广地大物博,均是国之重地,若能率先推行,定可为日后推广至全国奠定基础。”
朱标沉吟片刻,问道:“李尚书,选派官员之事可有章程?此事关乎百姓福祉,不可懈怠。”
李尚书恭敬道:“殿下所虑极是。臣已拟定章程,选派官员皆须由户部、礼部、吏部三方共同考察,选出品行端正、熟悉民情之人。臣亦提议,在各地分司设立‘民言亭’,百姓可随时前往申诉,确保消息无阻。”
朱瀚闻言,朗声笑道:“李尚书果然周密,若有此‘民言亭’,百姓必定敢言直诉,朝廷方能决策得当。”
朱标亦满意地点头:“就依李尚书之策,尽快筹备推行,若有难处,可随时来报。”
李尚书拱手领命,满脸自信地告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