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4/6)
“在政治上,我们市仅仅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在省内的地位,不仅比不过莱茵市,新法兰克福市和卢萨卡市,甚至可能排在卡布韦市之后。”
“交通上,我们市也没有显著优点,虽然有铁路,公路和运河,但是却不是新法兰克福市那样重要的全国性交通枢纽。”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东非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铁路和公路网络,而这也就使得所谓“交通枢纽”在东非的含金量大大贬值。
除非是新法兰克福市那样在东非全国拥有重要地位的交通枢纽,才值得重视。
这一点反应在铁路上尤为明显,上个世纪,东非铁路数量少,里程短,这使得任何铁路沿线城市都能从中获益,推动城市的发展。
但是,到了今天,东非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铁路国家,全国铁路里程超过三十万公里,只要稍微重要点的城市,基本上都连通了铁路。
这种情况下,铁路沿线城市,甚至部分铁路枢纽城市的地位大大下降,在铁路缺乏的年代,路线可选择少,而如今东非铁路如此发达,可选择路线多,这反而疏解了部分铁路枢纽的作用。
就比如上个世纪,东非中央铁路建成时,大部分人员和物资都十分依赖中央铁路运转,放到现在,中央铁路的人员和货物占比,其实已经大大下降。
一些重要的铁路或者公路枢纽尚且如此,更何况基特韦并非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当然,基特韦也是公路,铁路和运河交汇的城市,但是这种交通枢纽在东非比比皆是。
就像前世远东帝国,随着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的建成,形成了众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这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是好事,但是对于原本的一些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反而不是好事。
基特韦在上个世纪,虽然不是交通枢纽,但是因为当时东非铁路少,作为中央铁路沿线的基特韦市因此获利,但是随着东非国家铁路网络的建成,铁路沿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已经变得很弱。
而基特韦的水运,却恰好相反,因为东非本身地形原因,导致东非水运始终不能占据交通的重要位置,只能作为铁路和公路的补充,所以,虽然基特韦有人工运河,却也很难依托这一点发展起来。
德伯尔恩接着说道:“交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