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5/6)
我们市没有形成全国性商贸,物流等中心的有利条件。”
“而资源上,我们市的铜矿资源虽然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却也受到外部竞争的威胁。”
“首先就是外部铜矿产地的兴起,这导致我们的铜矿资源变成了一种可替代资源,其次,帝国本身的铜矿分布也比较均匀,这也对我们基特韦市的铜矿开采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冲击。”
铜矿带的铜矿资源是东非全国最丰富的,但是东非其他地区的铜矿资源其实也不算少,就比如波西米亚省,萨尔茨堡省,西海岸省等都有可观的铜矿储量。
“而除了铜矿资源以外,我们市的其他资源短板十分明显,这也是导致我们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重要原因。”
“其他方面,教育,科研等领域,我们市也并不突出,这就使得我们市的优势产业地位并不稳固。”
“所以,基特韦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甚至说发展前景十分暗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对市内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那未来基特韦市就有可能衰落,并且退出全国经济前二十的行列。”
基特韦的人口在东非排在前三十,但是经济却在国内排到前二十,这也可以看出目前基特韦经济质量在东非全国算是比较高的。
而正是因为如此,德伯尔恩市长才不甘心,基特韦在未来衰落成为帝国的一座可有可无的城市。
毕竟,基特韦的经济不错,这导致一直以来,基特韦的官员质量在全国属于中上游水平,而正是因为如此,这种高质量的官僚才更有“冲劲”。
为什么如此说,道理很简单,世界任何国家的官僚想要“进步”,必然都会谋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就职,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才虹吸。
而基特韦在这个时代,算是东非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基特韦的官员质量尚且比东非其他地区要高一些。
只有那些平庸的官僚,才会选择,或者说不得不被“流放”到落后地区坐冷板凳,至少在最高级别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是这种情况。
这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有能力的官员主动向经济发达区域流动,而本就能力平庸,甚至废物的官僚却留在经济本就困难的地方“作威作福”,这进一步会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