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文学的意义】(求订阅)(5/5)
“林有成他将整个故事有意识地细分为生活和谍战两部分,两者互相融合渗透,显得更为真实自然,也更有戏剧张力。”
“最关键的是这部小说真正的证明了文学存在的两个意义——教寓和美寓。”
这是徐华州真实的想法。
很显然,徐华州的话也让其他编辑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因为他们作为文学工作者,非常清楚文学存在的意义,要么是对人有教育意义,这是对于精神上,要么是满足了人的感官享受,这是对于身体上。现在林有成的这部《潜伏》两种意义并存。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还是林有成在写到左蓝的牺牲,余则成朗读《为人民服务》。左蓝牺牲以后,余则成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之中。如何表现主人公的痛苦?使用那种常见的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然后再加上主人公痛不欲生的表情和两行热泪的表现手法吗?这种手法不仅落入固有的窠臼,而且对于像余则成这样具有深藏不露个性的角色是不合适的。我真得没想到,很震惊,林有成居然巧借军统人员从八陆軍军调代表驻地搜查到的左蓝留下的遗物《延安文集》,巧妙地安排了一场余则成读毛著《为人民服务》的情节。”
“是啊,林有成写得这个情节真得太好了!”
“这个表达痛苦和哀思的细节不仅新颖独特,而且非常符合余则成的角色特点。余则成朗读的虽然是理论性文章,但没有谁觉得它是一种生硬的思想宣传,反而觉得它非常的真实、非常的贴切。”
说到这里,那位编辑忍不住翻开《潜伏》里面的那一页书稿,也是《人民服务》里面的选段,抑扬顿挫的朗读起来,“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人应该永远为信仰而战斗……”
听着这位编辑满含深情地朗读,在场的编辑们都纷纷为之动容。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话并不是什么空话,而是《潜伏》里面那些先辈们切切实实地践行的,也是历史过往那些英雄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发出的声音。
“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人应该永远为信仰而战斗……”
每一个字都是那般铿锵有力,狠狠地砸在他们心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