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 突厥十姓(6/11)
吐蕃遂以羌人为向导,攻陷其城,以兵据守,自后西洱诸蛮皆降吐蕃。
至调露二年夏,吐蕃已尽有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嶲等州,南邻天竺,北抵西突厥。汉魏以来,西戎之盛,以此为最。
二年七月,吐蕃发兵三万,侵扰河源。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率军迎击,并于河源之地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战守两备。
字幕:黑齿常之,字恒元,原是百济部民,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
唐高宗灭亡百济后,曾率领民众参与复国运动,抵抗唐军,于龙朔三年受刘仁轨招抚降唐。麟德元年获授折冲都尉,奉命镇守熊津都督府,深受士卒拥戴。
咸亨三年,黑齿常之因功被加封忠武将军,行带方州长史,旋又升迁为使持节、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国。在任期间,因公正无私深受唐高宗赏识,加封浮阳郡开国公。
仪凤二年,黑齿常之调任洮河道经略副使,由辽东转守西北,离家万里之遥。
仪凤三年九月,吐蕃犯边,黑齿常之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前往征讨。右卫大将军刘审礼前军深入敌境,被吐蕃俘虏。吐蕃屯兵高岗,居高临下威压唐军,黑齿常之率敢死队五百人施行夜袭,吐蕃军溃散,李敬玄方得返回鄯州。
唐高宗叹服黑齿常之谋略才能,升任为左武卫将军,充任河源军副使;并检校左羽林军,赏赐黄金五百两、绢五百匹。
至此调露二年七月,吐蕃论赞婆、素和贵等率三万士兵侵扰河源,驻兵于良非川。唐朝河源诸哨烽火传讯,由是边境紧张,朝野俱震。
黑齿常之谓其部将道:敌情紧急,若待朝廷发兵来伐,养成贼势,是坐以待毙之局也。不如乘其立足示稳,主动袭劫其营,冀可全胜退敌!
遂简选精锐骑兵三千,亲自统领出城,乘夜袭击吐蕃军营。
论赞婆等果然不曾防备,于是大败。经此一战,吐蕃军被黑齿常之斩杀、擒获两千余人,缴获羊马数万头,赞婆与素和贵仅以身免,各自单骑逃走。
捷报入京,唐高宗大喜,命擢升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又赏赐布帛四百匹。
论赞婆与素和贵得以脱逃,遂于路收集败军,驻扎青海,思欲报仇雪恨。黑齿常之早已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