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秦桧治理朝鲜(2/3)
吏部则从山东、河北二行省又抽调了一批基层官吏,朝廷给出的优惠条件是,他们在朝鲜行省任职一届,在正常的升迁考核下,官职品级再加一级。
至于到了朝鲜行省,语言不通怎么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高丽效仿前宋推行儒学,中人以及两班两个阶级,都是要习汉字、会说中原官话的。
高丽的“两班”,特指可以参与国君大朝会的文武官员,其余如医官、译官、律官、算员、观象监员、写字员、画员等技术型官吏,以及两班贵族的妾生子弟等,则属于中人。
这些人已经被秦桧奏请,作为朝廷派来的二行省基层官吏的副手,也被纳入到朝廷有序升迁的官吏体系中去了。
朝廷要打破高丽时代的阶级划分,肯定是有人不满的,但如金富轼这样的世族高官,都舍弃了在高丽的地位,跑到中原做官去了,持反对意见的,反而是中层的世家和贵族。
王伦笼络了高丽时代的高层贵族官员,将切实的利益惠及到高丽的底层百姓头上,剩余的中层贵族们,若是想要闹事造反,王伦还巴不得如此呢。
便是秦桧也期望这些不满意的人早些跳出来,需知在官僚体制内部,对于绝大多数从基层混上来的官吏而言,中层领导差不多就是人生顶头了,这些中层不清理掉,怎么让底层升上来,怎么让高丽百姓们看到希望?
秦桧也是研究过王伦那一套“阶级”的理论的,他尤其认可阶级划分的三角、或者说金字塔形状,就好比爬楼梯,中间若是挤满了人,下面的人还如何向上走?
可以说仅从这一点来看,吴用与秦桧的思路在从未互相交流过的情况下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将一个地区、一个势力内部进行划分,然后将攻击的手段都放在中间层。
在秦桧的指导下,在孙安丰富的斗争经验下,汉军在前高丽军队的配合下,在高丽底层百姓的配合下,便将矛头对准了在高丽乡村处于统治地位的那一小批人群。
秦桧其实是颇有些中原士大夫的骄傲的,他记得唐朝名相房玄龄曾经评价高句丽: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
所以到了开京松岳城后,看到低矮的城墙、脏乱差的街道集市、低矮的王宫,甚至还比不上连云港所在的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