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秦桧治理朝鲜(3/3)
县城,秦桧对高丽的鄙夷顿时达到了极点。
在秦桧心里,王伦的确可以称得上雄才大略,之所以用“可以称得上”,是因为秦桧觉得王伦是个合格的帝王,唯独对百姓太好了。
朝廷一应政策、法令制度,都是以维护最广大百姓利益的角度出发,于是在新朝为官为吏,要比前宋累的多,朝廷单每有新的政策,官吏们就得宣传到民间,百姓们若不理解,官吏们就得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
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但王伦偏要重新解读,认为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不认可的事情,那就让他们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朝廷的目的何在,受益的群体是哪些人,从而让百姓们真正认可。
在秦桧以开京为中心开始推广均田时,颇有许多农奴、雇农、奴仆被高丽贵族、地主、乡绅们蛊惑,聚众闹事造反,让秦桧很是头疼。
但秦桧为官有一个好处,他善于迎逢,善于揣摩上意,既然皇帝陛下喜欢官员们如何做事,那么他就如何着来办。
于是在汉军的武力威慑下,在愿意配合的前高丽小官吏们的协助下,秦桧耐心地度过了上任后最艰难的一段时刻,随着均田令的不断强制推行,民心也渐渐归向了官府这边。
这让自诩为国朝精英的秦桧,对于做官也有了新的感悟。
至于孙安等将领,没有秦桧这样的文官这么多心思,朝廷制度,凡在朝鲜行省维护地方安定之缴获,参与诸将士可以分得其中四成。
朝鲜行省是个穷地方,但穷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对而言的,打破一家把持村寨的乡绅之家,就能分到钱财,积少成多,这也是一笔难得的收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