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高颍的西行见闻(三)(1/3)
从洛阳府出发时,中原已是初春,高颖本以为一路西行,天气会愈发好转起来,不曾想河西走廊仍旧是初春模样。
这一路走来,高颖也算是长了许多见识,但最令他惊讶的,是沿途官道两侧,官府居然组织了百姓在种植牧草。
一问才知,朝廷负责马政的太仆寺,在北方几个行省开办了畜牧学堂,专一研究如何养牲畜、培养兽医,还与长安大学堂联手研究苜蓿、鸭茅、狗尾草、三叶草等牧草。
为了方便河西百姓驱赶着牛羊群前往关中,太仆寺设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沿着官道两侧的山地、丘陵等种植牧草。
而且这件事在朝廷打通了与漠南的联系后,就已经在河东、河北的几个边府推行了,在攻灭西夏后,朝廷也开始在河套地区恢复植被。
这件事朝廷并未大肆宣扬,高颖也是第一回听说,顿时让他感慨了许久,也让他意识到,朝廷是真的在用心为百姓们考虑的。
从汉朝收复河西走廊以来,一直到唐朝,这里都以水草丰茂而着称,高颖还记得刚进入武威府地界时,看到满目枯黄、草木稀少,与史书文献记载完全不同,当时还颇为惊讶。
朝廷大力推广印刷业,尤其是唐朝杜环的《经行记》发行后,就迅速与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马灵所写的《西域行录》一起,成为读书人了解西域的主要途径。
所以过了武威府之后,高颖也来了写游记的兴趣,在日记中,他尤其重点写了一件亲眼看到的事务:
“三月庚巳,余过张掖府删丹县境,太仆寺于焉支山设群牧监,谓此地乃前汉霍骠骑之军马场也,畜各色马匹二万余,驼万余,牛羊十余万头,皆为收平夏部所获,又有吐蕃马、西夏马、亦列马、河西马,楚国公自碎叶城送汗血宝马牝牡百余匹,各有编号,连草场数十里,以本府百姓、吐蕃、羌、党项诸族人等为业,出焉支山二十里,有‘人定胜天’四大字,是牧监雇工拣卵石铺就而成,祁连山上亦清晰可见也。”
“人定胜天”的口号,让高颖浑身战栗,激动不已,他第一次见到连绵起伏的祁连山时,只觉得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如斯,仿佛沧海一粟,但那四个鹅卵石铺在半山腰的大字,让他对前路充满了期望。
从敦煌城过了汉玉门关,黄沙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