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第342章 齐民要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42章 齐民要术(1/3)

【盘点华夏古代四大农书之——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农学史上的一部杰出著作,成书于北魏末年,由北朝北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

贾思勰出生于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

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

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至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贾思勰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作《齐民要术》。

这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不仅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专著之一,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共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

《齐民要术》的内容丰富而全面,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所包含的贾思勰的重要生产理论,即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认为农业生产要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这一理论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方法,以及在不同季节应采取的农事活动。

例如,书中提到“凡种小麦地,以五月内耕一遍,看乾湿转之,耕三遍为度。亦秋社后即种。至春,能锄得两遍最好。”

这不仅指导了农民在不同季节的耕作方法,还强调了耕作次数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所谓“地利”,就是指要考察土壤的质量,根据土地的情况来种植适宜的农作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管理。】

“看来每一个能写出来好的农书的农学家都是一位不辞辛劳于乡野的实干家啊!”嬴政如是感慨道,无论是刚才的汜胜之,还是现在盘点着的贾思勰,他们都有一个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